当前位置:首页
> 本地资讯 > 基层动态

阜宁四举措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图)

发布日期:2025-05-19 17:08 [ ] 浏览次数:


                                          

阜宁县以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目标,聚焦涉企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积极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务实举措,着力规范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一是制度立规,完善标准化执法体系。以制度建设为核心,出台《涉企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建立“三项清单”监管机制,制定“执法正面清单”,将32个领域126项高频执法事项纳入清单化管理,明确执法标准、程序及时限。建立“免罚轻罚清单”,在安全生产、生态环境等12个领域明确63项首次轻微违法免罚事项。推行“联合检查清单”,整合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8个部门检查事项,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配套出台《涉企执法检查备案管理办法》,全县各行政执法部门需提前7日向县司法局备案检查计划。目前,共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企业39家次,否决重复检查、无依据检查27项,为企业节省迎检时间超500小时。

二是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化监管平台。科技手段是提升执法效能的关键,该局依托“行政执法监督信息化平台”,实现涉企执法“一网统管”,平台接入全县23个执法部门数据,自动生成企业信用风险等级,对高风险企业实行重点监管,对低风险企业减少检查频次。一季度,对信用A级企业检查频次下降40%。联合县应急管理局在化工园区、建筑工地等重点领域安装智能监控设备200余套,通过视频巡查、数据监测等方式收集违法线索,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干扰。目前,通过非现场执法发现并处理问题127起,涉企现场检查次数同比下降28%。同时,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与“12345”便民热线信息共享机制,常态化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活动。

三是监督问效,织密立体化监督网络。强化监督是规范执法行为的保障,牵头建立“人大监督+纪检监察+社会监督”立体监督体系,县人大常委会每年听取涉企行政执法专项报告,纪检监察机关开展“护航营商环境”专项督查,县司法局聘请50名企业代表、律师担任行政执法“社会监督员”,对执法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目前,开展“护航营商环境”专项督查6次,发现并整改问题38个,通报典型案例5起。建立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机制,对执法不公、选择性执法等行为“零容忍”,2024年问责执法人员10余名,其中调离执法岗位3人。探索建立行政执法“好差评”制度,计划每月对执法部门涉企执法案件办理质量、投诉举报处理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

四是服务升级,构建法治化惠商环境。推行“执法+服务”融合模式,在开展执法检查的同时,为企业提供法律政策解读、隐患整改指导等服务。组建由执法骨干、律师、专家组成的“法治服务团”,深入企业开展“法治体检”。目前,走访企业100余家,出具体检报告67份,帮助解决法律问题58个。设立涉企执法投诉举报热线,对企业反映的执法不公、乱收费乱罚款等问题,实行“接诉即办、限时反馈”。目前,受理企业投诉举报46件,平均办结时间3.2个工作日,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完善法律救济渠道,设立“涉企行政复议快速通道”,建立“1小时响应、3日办结”机制。目前,办结涉企复议案件17件,调解成功率82.4%。

来源:阜宁县司法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