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萍,1986年生,大学本科,中共党员,江苏海悦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入行十年来,始终秉承“受人之托、忠人之事”理念,恪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勤勉敬业,执业工作零投诉,多次被盐城市司法局、市律协授予“优秀律师党员”“十佳行业律政先锋”等荣誉称号,其办理的《某有限公司与程某等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案》被评为2020年度盐城市民商法律服务“优秀案例”。
心之所想,行之所往
2009年,赵亚萍从祖国的最西方新疆来到了最东方,扎根在盐城滨海这个美丽的小县城。初入律师这个行业,她和大多数刚入行小白一样,都是懵懂、迷茫的。2013年正式执业后,赵亚萍开始坚持在滨海县法律援助中心常驻值班,从一次次简单的咨询接待开始,她积累经验,强化业务能力,学习如何在错综复杂的法律关系中找到维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最优路线,学习如何化解当事人的怨气心结。迄今为止,她成功办理了数百起刑事、民事法律援助案件。其中,“赵某某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案”“洪某某抚养费纠纷案”等多起案件被多家媒体争相报道。
2016年1月某日,河南籍农民工赵某某因为工伤索赔无果来到县法律援助中心寻求帮助。法援中心指派赵亚萍律师承办此案后,她详细了解了赵某某工作和受伤的经过以及公司经营现状,并前往人社局、市监局、公司所在地政府等部门调取相关证据材料,并对本案的争议焦点和维权难点进行了梳理和论证,在公司已经停业、没有可供执行财产情况下,抓住股东可能存在抽逃出资情形、公司与另一公司已签订置换协议两处突破口,将公司股东、关联公司一起作为被告起诉,并赶在被告公司提取标的款前冻结了其执行标的款,为今后受援人的顺利执行提供了切实可靠保障。最终,受援人赵某某的工伤赔偿款项也及时如数执行到位。2018年6月,该案被评为2017年度全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十大优秀案例。
律师这个行业没有任何公权力可言,所以这是一个更讲职业尊荣感和获得感的行业。该案成功办理,也给她在寻找执业方向之路上提供了一盏明灯。在之后的执业过程中,她坚持将法律人对社会的责任担当融入执业生涯,坚持将公益法律服务扎根到基层的方方面面。
公益路上,当仁不让
作为一名党员律师,赵亚萍在坚持履行法律援助义务的同时,还通过其他方式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工作之余,利用自己专业优势提供公益法律咨询,积极参与司法局、律协组织的各项公益活动,常年在县电视台“法润滨海”栏目担任常驻嘉宾……
2021年3月,滨海县司法局根据上级“打造铁军精神,传承铁军文化”品牌创树要求,联合江苏海悦律所在滨海县创建“红色传承·法惠民生”党建(公益)法律服务品牌。赵亚萍作为海悦律所支部副书记,带领全所律师构建“红心向党”“律企同行”“温暖维家”“心系职工”四维度党建工作模式,依托政府、企业、家庭、劳动者四大板块,针对受众群体法律服务需求全面开展公益法律服务,广受社会各界赞誉。
2021年7月,八滩镇幸福村反映该村村民顾某以个人名义收取集体补偿款12万元,一直占有至今拒绝交还,该村村民从2017年起开始信访,群众反响强烈,存在较大不安定因素。赵亚萍与团队其他律师多次深入基层,向村民代表耐心释法说理,引导村民通过诉讼途径解决争议;同时免费担任村委会的委托诉讼代理人,积极调查取证、分析研讨案情,最终经法院审理,判决顾某返还集体12万元并承担相应利息。长达4年信访难题在团队的努力之下成功化解,集体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团队律师受到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春华秋实,不负韶华
2021年7月1日,在盐城市律师行业庆祝建党100周年暨“七一”表彰会议上,海悦律所党支部被市律师行业党委授予“先进党支部”荣誉称号。作为支部副书记的赵亚萍说到,“公益法律服务让我看到了法律人之于公平正义的另一种价值,我将永远把公益法律服务作为一项事业来做。”
采庶子之春华,忘家丞之秋实;不经历,无所得。律师队伍是社会主义法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律师参与公益法律服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律师制度的鲜明特色。10年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赵亚萍从来没有忘记自己身为律师肩负的使命,更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应尽的责任。作为一名党员律师,更应该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做好法治建设的宣传员与践行者。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律师是终身的职业,她将一如既往地将公益作为一种选择坚持下去,践行新时代青年律师的使命和担当!
来源:市律师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