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司法局立足实际,集中力量做好老年人法律援助智能化升级,通过科普常态化、流程精简化、服务全面化等方式,多措并举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今年以来共受理涉及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622余件,提供法律咨询2000余次。
一是多形式宣传常态化,使老年人“记得牢”。多形式宣传《法律援助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在盐阜大众报、盐城广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开设专题栏目和公益广告。编印《法律援助指南》《法律援助维权手册》等宣传资料,组织村(社区)法律顾问进村入户宣传。对老年人等行动不便且有法律需求的特殊群体实行“一对一”综合包户服务模式。利用“村村响”广播宣传法律援助相关政策、法律和知识,着力打通法律援助服务“最后一公里”,为老年人维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法律顾问在活动中开设法治专题讲座,辅导老年人使用智能设备申请法律援助。截至目前,共开展老年人法律服务活动20余场。70岁的老年农民工王某,因公司拒绝赔偿其工伤而申请法律援助,法援中心启动绿色通道立即给予援助、指派律师,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园林公司一次性赔偿王某42000元,圆满解决纠纷。
二是网上申请流程精简化,使老年人“会运用”。面对当前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着力推进“互联网+法律服务”,引导老年人通过“江苏法律服务网”“我的盐城APP”“盐城司法行政在线微信公众号”“法润民生微信群”等获取法律咨询和申请法律援助,畅通法律服务渠道,专业解答法律问题、在线受理法律援助。推广法律援助“预约办”“在线办”“网上办”“掌上办”,做到法律援助“全时空”。积极做好政法协同平台的运用,加强各部门之间刑事案件流转对接,提升案件办理效率。在做好法律援助在线办案系统试点应用的基础上,不断拓展范围,全面推广应用。对于方便身体行动不便、患病残疾、偏远乡村、有法律援助需求的老年人只需通过“一个电话”,就能预约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上门服务,今年以来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20余次。
三是线下服务内容全面化,使老年人“信得过”。为帮助老年人在实体平台更为便捷地使用智能设备,在法律援助中心及各站点设立引导,为老年人开展“全程代办”服务。对接民政部门,制作老年人法律服务事项清单,组织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走访养老机构,向老年人解答权益保障常见问题。建立“调解+法援”工作机制,有效解决涉老纠纷。各法援机构对高龄、孤寡、失能、失独老人,免予法律援助经济状况审查,取消法律援助事项范围限制,做到当场受理、当场指派、当场承办,安排名优律师团成员参与老年人法律援助案件办理、窗口值班、法律咨询等相关工作,实行点援和指派相结合,确保案件胜诉并能在最短时间内执行到位,尽力满足老年人对法律援助的需求。
四是养老中心法援工作站智慧化,使老年人“能放心”。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人面临着诸多现实的法律问题:赡养、继承、人身损害、电信诈骗、保健品购物诈骗等,而老年人受困于行动不便、无法记住繁琐操作程序、使用高科技产品困难等,极大限制了老年人的维权之路。东台法援融入民政部门成立的5G赋能“互联网+养老服务”首家智慧养老中心,通过其覆盖全市城乡的老年人系统大数据和SOS一键呼叫中心,在工作站即可在线精准排查、了解、对接、实时反馈老年人法律需求,及时提供电话、网络或上门服务,让老年人触手可及得到法律援助,切实维护保障老年人权益。
来源: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