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地资讯 > 司法动态

盐城法律服务护航新业态就业群体发展(图)

发布日期:2023-04-10 18:02 [ ] 浏览次数:

近年来,快递、网约车、外卖人员以及新媒体主播等在内的新业态就业群体人数快速增加,工资待遇、劳动保护等缺乏规范管理,工伤问题频发。盐城市司法局主动担当作为,为新业态就业群体提供多维度、全方位、高质量的公共法律服务。

一是开展精准普法,为新业态就业群体“增能”。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法律援助志愿团队进入商贸综合体、快递网点、居民小区等,宣讲《民法典》《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利用《盐城晚报》“盐城法声”抖音号、“盐城司法行政在线”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和法润民生微信群等渠道推送法律法规、相关案例等通俗易懂的“法治套餐”。帮助新业态就业群体提高依法维权意识,有效规避法律风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截至目前,已开展新业态从业人员法治宣讲150余场次,覆盖新业态就业人员5500余人次,发放宣传材料近万份。

二是进行法治体检,为新业态就业群体“保驾”。根据企业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法治宣传、法律咨询、争议解决指引和法律风险警示等服务,为企业开展全方位“法治体检”,从源头上帮助企业发现生产经营、劳动用工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并结合实际形成“体检报告”,开出“法治药方”,助力企业依法合规高质量发展。组建法律服务小组10个,分别对接快递、电商、外卖、网约车等各类企业30余家,通过查阅用工合同规章制度、开设法治讲座、入企走访等形式开展“法治体检”72场次,帮助完善企业内部制度,提出法律意见建议700余条。 

三是做好法律援助,为新业态就业群体“护航”。盐城市、县两级法律援助中心进一步优化热线服务平台,畅通咨询和法律援助渠道,建立法律援助联络点,提供容缺受理、经济困难状况承诺制、全市通办等服务,同时积极发挥现场办、“网上办”“掌上办”的便利优势,优化服务举措。推进实施案件质量全流程监管,有效提升服务质效,最大限度维护受援人合法权益。今年以来,盐城办理新业态从业人员法律援助案件68件,帮助挽回经济损失90余万元。射阳县外卖小哥颜某某因用工单位在没有变更工作岗位、没有征得同意的情况下,突然被降薪1000余元,经过向射阳县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援助,最终用人单位五日内一次性支付颜某某被克扣的工资计12795.38元。

来源: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处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