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地资讯 > 基层动态

滨海:三举措助力特殊人群涤魂新生(图)

发布日期:2023-04-12 17:51 [ ] 浏览次数:

滨海县司法局紧紧围绕“法治、矫治、慧治、共治”,推动社矫安帮工作规范化、精准化、智能化、社会化,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更强的责任担当,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全面提升社区矫正工作水平,助力特殊人群涤魂新生,回归社会。

一是以“队建制”为载体,力争在矫正形式上有新突破。社区矫正执法大队与社区矫正管理局合署办公,内设刑罚执行、教育帮扶、综合管理、调查评估、安置帮教、假释直管6个直属中队,下设16个镇区和街道执法中队。探索执法大队实体化运行工作模式。力求执法大队、中队、司法所工作做到环环紧扣、无缝对接,整合资源、统筹力量。建立起例会、报告、研判、培训等制度,不断提升业务知识与实战技巧。中心及执法大队力求实战化,承担起调查评估、入矫解矫、宣告执行、分类教育、刑罚执行等职能。队建制模式,有效发挥社区矫正工作防、管、控作用。一季度各中队对69名刑释人员逐一回访,通报公安机关列管;对在册404名重点刑满释放人员和67名后续照管对象开展电话回访。全县社矫安帮条线实现“零脱漏管、零再犯、零安全事故”目标。

二是以“精品课题”为抓手,力争在教育帮扶上有新举措。该局创造性开设针对社区矫正对象矫治的系列“精品课题”,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多彩课题教育重现其美好品德。其一教育矫治个性化,因人施矫见真章。通过“分级设班、分层施教、分别考核”的形式有效破解教育矫正师资薄弱、教材短缺、学时不足等难题,通过实行个性化、差别化的精准矫治,对症下药,促使矫正对象早日回归社会。其二公益联盟多元化,暖心帮扶回归。设立未成年、妇女、特困对象等专项帮扶基金,打造暖心帮扶机制。在县民政局、妇联、团县委的支持下,与“彩虹桥”“桔子红时”等4家公益机构合作,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助学扶困、文明创建等志愿服务100余人次,助力修复社会关系。利用社区矫正教育帮扶基金为5名困难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帮助,尤其对东坎司法所特困对象杨某多次提供资金、系统心理辅导以及就业推介全方位多重帮扶,助力其重拾信心,回归社会。其三按需培训精准化,提高就业技能。联合县人社局以及公益私企制定技能培训方案,一季度目前已有38名社区矫正对象获得职业技能证书,为8名矫正对象提供就业推荐,目前阳光帮扶就业基地共提供就业人次22人次。

三是以“三支队伍”为依托,力争在矫正力量上有新保障。按照“433”模式组建百人讲师团,40人的教育矫正讲师团,由所长公务员和优秀社工组成,主要负责法律法规教育和行为规则教育;30人的社会帮扶讲师团,以律师、法官、检察官、心理咨询师、法学专家和道德模范为主要成员,主要开展各类主题和专题教育;运用“助人自助”理念,成立30人的自助力量讲师团,在社区矫正对象中选拔热心公益、有一技之长的教师、会计、水电工、木工、汽车修理工、种植能手、养殖专家、营销大户等,在特殊对象中开展互帮共学、授业传技。共计有33人次在“助人自助”中学到了一技之长,值得一提的是农业园安帮对象李某用自己的养殖技术,不仅成为了当地的养殖大户,同时带动了当地的就业发展。

来源:滨海县司法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