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五一”假期期间社区矫正工作不断档,滨海县司法局积极部署,精准研判,“四到位”开展节日期间信息化核查工作,有力保障了重点时段社区矫正工作稳定。
一是风险排查全面“到位”。“五一”节前16个镇(区、街道)司法所组织开展新一轮的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深入了解掌握社矫对象的思想动态、工作生活、家庭融洽、就业情况,查找监管安全工作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重点排查有重大矛盾纠纷、扬言滋事、重大家庭变故、患有精神类疾病、有脱漏管脱逃倾向等高风险重点人员及动态。矫正中心对重点对象要做到全面了解,深入落实重点人员“四必访”,重点做好突出矫情社区矫正对象的研判分析;针对排查中存在脱漏管、违反监督管理规定及再犯罪风险的社区矫正对象,做好“十必谈、五必访”,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动态评估矫正因素和转化效果,做到因人施矫对症下药。
二是突击核查点验“到位”。节假日期间严格落实将信息化核查时间从“八小时内”向“八小时外”延伸,在三餐点、夜间不定期核查,采取电话“三问”、实时视频、“声纹核查”、实地查访和夜间巡查的方式对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全、严、密、快”核查点验工作,强化人机分离查出,提高不假外出对象发现力度。突击点验可以形成有效的震慑力,扫清社区矫正监管“盲区”。大力推进晚间轨迹研判制度,重点研判未成年、盗窃类、涉教类、交通肇事类社区矫正对象夜间轨迹。对重点人员落实“四定位两巡查三合一”的巡查监管方法,确保重点社矫对象每日见面听声、定位核查。
三是专题警示教育“到位”。警示教育活动中,组织每一位矫正对象签署《滨海县社区矫正对象“五一”期间安全承诺书》,并通过以案释法、现身说法和现场执法的形式,对社区矫正对象不断予以警醒,促使他们遵纪守规。通过训诫、警告、收监等案例以案释法;通过假释人员的服刑经历现身说法;通过现场执法,在集中教育时对违规对象现场宣读决定书,配合公安机关现场收监等手段,有效警示一批顽固不化的社区矫正对象;在教育现场对近期符合佩戴电子腕表的3人实行现场执法,增加震慑力。同时组织其观看《矫正》《高墙之外的任性》《正》《心结》等社区矫正普法微电影,及时撰写心得体会,明确在矫意识,提高认罪服刑意识,增加对法律规则的敬畏之心。
四是数字智慧核查“到位”。深入发挥“智慧矫正”风险防控模式,强化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实现智能监管。运用信息化核查、电子定位、远程督查、协同监管等手段,实现“听声、见面、定位、画界、查轨、告警”多功能合一,实时掌握社区矫正对象的活动轨迹和范围。坚持强化社区矫正对象多维度大数据“智慧管理”,聚焦“天网”“雪亮工程”“社区矫正一体平台”三网融合,提升智慧矫正信息化水平,构建社区矫正全天候、实时动态监管立体防护网。依托“盐智矫”公安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联通省厅社区矫正一体化平台手机定位功能,实现对社区矫正对象“天网/雪亮”视频人脸抓拍比对、手机定位比对轨迹分析,构建越界、人机分离、重点场所、昼伏夜出、同案犯聚集等5大预警体系,有效织密立体防护网。
来源:滨海县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