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本地资讯 > 基层动态

响水:积极推动公民法治素养迈上新台阶(图)

发布日期:2024-05-15 09:43 [ ] 浏览次数:


                                           

“八五”普法以来,响水县司法局以“增强全民法治素养,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为总揽,紧紧围绕“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公民法律道德素养、法治文化建设层次、基层民主法治创建管理”核心目标,精准发力、创新举措,整合资源,多方联动,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各项内容,努力发挥法治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

一是牢牢抓住“关键少数”,提升领导干部普法实效。我县坚持和完善党委(党组)中心组集体学法、县委常委会“会前学法”、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法治讲座、法律培训、考试考核、述职述法等制度。坚持人大任命人员任前考试,每年举行非人大常委会任命领导干部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推动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学习培训班。突出抓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问答》的学习贯彻,加大基层干部法治培训力度。健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领导干部年度述法等制度。强化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述法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领导干部学法考勤、学法档案等制度,推动党委和政府工作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二是高位打造“法韵响水”,创建法治校园普法品牌。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积极构建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扎实开展“法护成长 共建平安校园”法治宣讲进校园活动。我局常态化组织机关人员进校园开展普法宣传,选聘小司姐姐建立“小司姐姐”校园法治辅导站,工作站设置留言信箱,让学生在遇到法律问题时投入信件,并及时得到“小司姐姐”的解答和帮助;制作“小司姐姐”爱心护航卡片摆放工作站,并向学生发放,告知法律援助、法律帮扶途径。加强普法志愿队伍建设,壮大社会普法力量。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普法中的作用,协同县关工委组织、支持退休法官检察官、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五老”开展普法志愿服务,围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心理健康、预防校园欺凌等方面内容,针对不同学校情况制定普法方案、制作宣讲PPT和展板,对学生、家长、老师分层分类开展法治教育,在响水中学、第二中学、立礼小学等多所学校对学生、教师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知识讲座,多层面助力校园法治教育取得实效。

三是创新工作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企业大普法”格局。进一步增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诚信守法、合法经营、依法办事的观念和能力,提高企业职工整体法治素养。组织普法成员单位走进重点企业,开展“送法进企业 护航促发展”系列活动,通过以案释法、法律解读、现场解答等方式,专题讲解民法典、预防“职务侵占”违法犯罪以及企业员工如何发挥主人翁精神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等内容,发放《民法典》、《法伴人生路》等宣传资料,受到了企业员工的一致好评,有力地推动了企业加强合规建设,防范法律风险。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坚持法治文化与企业文化、诚信建设、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相融合,完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学法制度,定期组织法律知识培训。从解决企业职工实际困难和问题出发,为企业职工学法用法提供便利。加强企业合规建设,组织开展企业主要负责人的法治培训,进一步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发挥法律顾问在依法经营管理中的作用,推进业务标准程序完善、合法合规审查到位、防范化解风险及时、法律监督有效的法治化行业治理,引导和支持各行业依法制定规约、章程,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实现行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依法维护成员合法权益。

四是贴近群众“送法进家”,努力增强法治惠民实效。进一步提升村(居)民法治素养,不断增强广大村(居)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利用每月党员活动日组织律师、局机关人员常态化开展送法进村居活动,围绕婚姻家庭、土地流转、防范养老诈骗等方面开展宣讲,在村居开展法治文艺汇演,通过歌舞、音乐小品、快板等多种形式,《农家争学民法典》、《话说法律援助法》、《移风易俗树新风》等节目,让现场观众感受到法治文化的魅力。开展“情暖三农 送法下乡”“美好生活 法典相伴”等系列普法活动,重点宣传民法典、土地承包法、乡村振兴促进法等,用“群众语言”说法释法,营造乡村普法浓厚氛围。充分发挥农村“大喇叭”宣传作用,打造“大禹说法”品牌,以“接地气”的方式满足村民法律需求。组织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定期进社区开展法律宣讲活动,结合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典型案例,为居民解疑释惑、普及法律知识。指导社区建立法治宣传橱窗、“法律图书角”、法律明白人辅导站等普法阵地,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

来源:响水县司法局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