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县司法局聚焦监管、教育、帮扶三大核心任务,不断加强教育人性化、监管智慧化、帮扶精准化,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聚焦教育模式,照亮“归家路”。构建“技能培训+心理干预”双轨育人模式。联合县人社局、职业技术院校打造“新起点”技能提升平台,通过厨师、护理、电焊、面点等10余项技能培训帮助社区矫正对象实现稳定就业。八滩镇社区矫正对象张某通过平台获得中级技工认证,随后自主创业成立家电维修工作室,成功带动 5 名同伴实现就业,为促进就业做出贡献。开展 “心灯计划” 认知行为干预心理矫正活动,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专业的心理矫正评估、分析和心理干预等专业服务,按照“一人一档”的原则建立心理健康档案,记录其基本信息、生理状况、犯罪状况、社会心理状况、职业状况五个方面,采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COPA-PI个性分测验》等心理测评工具,对社区矫正对象入矫后的心理状态进行检测与评估,形成个性化档案,伴随社区矫正教育全过程。
二是聚焦智慧监管,筑牢“防火墙”。以“盐智矫”平台为核心,依托 “声纹识别 + 智能外呼” 查验系统,借助公安机关 “雪亮” 工程全域监控网络,搭建纵横贯通的数据网络,实现对重点社区矫正对象动态的精准掌握。平台新增“失驾预警”功能,通过对接公安交管数据,实时监测矫正对象驾驶证状态。对高频出入机动车场所的失驾人员实施动态跟踪,形成 “数据筛查—实时预警—精准干预”的闭环管理模式,避免其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威胁。强化重点时段风险排查,重要节假日加大日常巡查、信息化核查、实时视频连线、实地查访等密度和频次,持续聚力不假外出行为整治。
三是聚焦精准矫治,绘制“新蓝图”。落实“一人一档案”“一帮一结对”等管理制度,根据社区矫正对象的性别、年龄、心理特点、健康状况、犯罪原因等情况,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定期推送学习和测试内容。开展分类教育活动,实行集中教育和分类教育相结合,主题宣传教育与监督管理相结合。定期组织全体社区矫正对象参加“一月一主题”公益活动,积极引导社区矫正对象将劳动所获的部分成果赠予社会福利机构、孤残家庭及家庭困难的社区矫正群体,实现劳动回馈社会和教育帮扶的目标。举办“点亮新生”公益普法讲堂,邀请律师为社区矫正对象上好普法教育课,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把脉式”法律帮扶,提升社区矫正对象基本法律素养。截至目前,共举办公益普法讲座6场,线上线下解答各类法律咨询200余人次。
来源:滨海县司法局